张学良抗战剧情介绍(张学良抗战剧情介绍视频)
- 影视资讯
- 2024-11-10 22:15:07
- 5
西安事变的主要内容 西安事变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了达到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目的,在西安发...
西安事变的主要内容
西安事变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了达到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目的,在西安发动“兵谏”。1936年12月25日,在中共中央和周恩来主导下,以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而和平解决。
西安事变的主要内容:张学良和当时任职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总指挥、西北军领袖杨虎城于1936年12月12日,在西安发动的直接军事监禁事件,扣留了当时任职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和西北剿匪总司令的蒋中正,目的是“停止剿共,改组政府,出兵抗日。
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中国西安发动兵谏,逼迫蒋介石抗日的事件。1935年,中国共产党发布《八一宣言》,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全国人民的抗日运动进入新的高潮,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更加不得人心。
西安事变八项主张的具体内容为:停战,撤兵至潼关外;改组南京政府,排逐亲日派,加入抗日分子;释放政治犯,保障民主权利;停止剿共,联合红军抗日;召开各党派各界各军救国会议;与同情抗日国家合作。
张学良的故事
虽然最后于凤至和张学良终究没有见到面,但是她为了救张学良却是在不断奋斗,这种奋斗到底的信念一直使她坚持下去,可以说张学良与于凤至之间的故事也是充满了一波三折,但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勇敢,坚强的女强人。
年4月,美国移民局正式发放“绿卡”予张学良夫妇。2001年10月15日,百年少帅张学良安然离世,与先逝一年的赵四小姐长眠于一片绿草茵茵的草坪上。墓碑上以希伯来文写着“以马内利”,意为“上帝与我们同在”,象征两位曾共患难的逝者间的永恒祝福。
年12月12日,张学良与杨虎城兵谏蒋介石,共同逼蒋联共抗日,造成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当天,张学良、杨虎城向全国发出关于救国八项主张的通电,提出:“改组南京政府,容纳各党各派,共同负责救国。停止一切内战。立即释放上海被捕的爱国领袖。释放全国一切政治犯。开放民众爱国运动。
西安事变这件事让张学良受到了不少赞誉,但是大家不知道的是,若不是西安事变,张学良这小子恐怕就要背上一辈子的千古骂名了。他曾干过一次及其败家的事,不仅把他老爹的家底给败没了,更差点把东三省都给败个精光。这就要从918事变开始说起了,日本打开了中国北方的门户,并且将矛头对向了锦州。
年6月3日,张作霖在皇姑屯被日本侵略者炸死,张学良就任东三省保安总司令,开始统治东北。
张学良的故事,回顾从“九一八”到西安事变的峥嵘岁月
月6日张学良又致电臧式毅、荣臻:“对于日人,无论其如何寻衅,我方务须万方容忍,不可与之反抗,致酿事端,即希迅速密令各属,确实注意为要。”是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发动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驻守北大营的一万多名东北军将士因遵循张的严令没有抵抗。
从九一八事变到热河失守,是张学良政治生涯的低谷时期,也是其国家统一思想与保存地方实力观念碰撞和抵触的矛盾阶段。其主要特点是九一八事变把国家利益和东北军团体的矛盾尖锐地摆在了张学良面前。张学良思想中的地方主义因素占据了主导地位,为了保全东北军,执行了不抵抗政策。
张学良,东北易帜,参与战役包括东路事件、中原大战、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热河战役。1917年,张学良在其父张作霖军中服役,一年后毕业,迅速得到提升。1928年,张作霖被炸死,张学良接任东三省保安总司令,宣布服从南京国民政府,并促使中国从形式上走向统一。
年的历史洪流中,张学良与杨虎城的西安事变如同一道闪电,照亮了中国抗日战争的黎明。两位将军在民族危亡之际,以“兵谏”这一大胆举动,拉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起因是日本的步步紧逼,从九一八事变的沈阳沦陷,到“一·二八”淞沪战争,再到热河的失守,张学良的不抵抗政策饱受质疑。
本文链接:http://www.ups-3.com/ying/138276.html